作者:Irene Chang
今天不是來教大家如何做菜,只是想粗淺地告訴你們:「健身不是只能吃噴啊⋯⋯。」(喂!)
「減脂也不是吃完好餓的那種鬼東西呀⋯⋯。」
當你每日都這樣享受又健康地吃,總有一天會達成你的理想身形;當你每日總是放縱又心虛地進食,你這輩子只會反覆在發胖與減肥中難分難捨。
你是要過聰明的健康生活,抑或是繼續過著找不到癥結點的食盲人生呢?
一、要準備什麼家私?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一個炒鍋、一把刀、一支鍋鏟、一塊砧板,再加上一個電子秤,可謂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,這陣東風極可能為初次下廚人士之膽量。
二、要去哪裡買菜呢?
不一定透早上市場廝殺一番才叫做人生,像我這種懶散人種的生活哲學,就是要涼涼的下班時間走去隔壁超市吹吹冷氣、散散步,或者是直接上網訂個食材,都非常可以。
三、要如何挑選食材呢?
「多一點原型食物,少一點讓自己變成圓形生物的可能吧!」
- 什麼是原型食物呢?就是可以輕易看出食物原本的樣貌,例如:香蕉切塊你還是知道那是香蕉,牛排切開你還是知道那是牛排。
- 什麼是加工食品呢?你無法直接看出有蝦米碗糕的通常是加工食品,比方說蛋糕,你沒辦法從切開的蛋糕中直接看出像是:奶油、糖、雞蛋、麵粉⋯⋯之類的原料。
請記住一件事:所有的好與壞都是比較出來的,選擇原型食物就是要降低讓你吃成圓形生物的可能。
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,好多人不敢大口吃白飯,卻日日大啖麵包,讓我問大家一個問題:「你們煮白米飯的時候,會刻意加糖或加油嗎?」
絕大多數的市售麵包,在製作過程中少不了大量的糖與油,相較之下,白飯這個選項是不是好很多呢?
有人著迷於麵包或許正是糖上癮的現象,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,當然,無糖無油的麵包也有好吃的,吃過一次之後再回頭吃市售的麵包,你一定會吃出那個甜甜的味道。
(一)蔬菜類
蔬菜類的熱量普遍偏低,馬鈴薯、地瓜、南瓜、玉米、山藥⋯⋯歸類在澱粉類,不是蔬菜,千萬不要搞錯囉!
實不相瞞,我小時候完全不吃蔬菜,後來發現其實只是家裡準備的菜是我不敢吃的,那種軟軟爛爛的滷白菜對我而言簡直就像是嘔吐物(矮額),每個人的偏好不同,不敢吃的東西沒有人勉強你一定要吃下肚,世界上的蔬菜有千百種,請找出你自己可以接受的蔬菜吧!
(二)豆魚蛋肉類
不是永遠只有雞胸肉這個單一選項,海鮮類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,多樣化的均衡攝取才是王道!
人體主要可以從豆魚蛋肉類中獲取三大營養素之二:蛋白質以及脂質,是相當重要的熱量來源。
可以去看看我上一篇的內容,吃到膩的厭世人生只會讓你無法前進,每天給自己不同的選擇,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,例如:各種肉類部位的油脂比例不同,想再健康一點,一定要替自己做好準備!
Google很好用,看多了之後你自己一定會知道哪些是相對健康的選擇!
選手一、水煮蛋
將買來的蛋殼表面沖洗乾淨,輕輕放在鍋中加水蓋過蛋蛋們,從冷水開始一起煮沸,沸騰之後計時兩至三分鐘關火撈起來,泡在冷水中,為什麼要泡在冷水中?這樣你剝殼才不會燙啊!
如果要煮溏心蛋,時間不能太長,不要問我多久,看你的蛋蛋量和水量決定。
選手二、牛嫩肩里肌肉
這個部位有蠻多筋的,我都是加點橄欖油,整塊大火下去煎,煎到用鍋鏟戳下去覺得中心軟Q軟Q的,再撈起來切塊,然後重新丟下去調味加甜椒一起炒,牛肉可以不用吃全熟,一樣依照你們的個人喜好來決定生熟度吧!
選手三、蝦子、蛤蜊、小管
這幾樣同樣是非常好料理的食材,先不管為什麼超過30公分還是小管這件事,只要加一點橄欖油、一點醬油、一點蔥薑蒜,簡單的調味就很美味,有些本身就有大海帶來的鹹味,例如:蛤蜊和小管,調味部分基本上不需要加任何鹽巴,不然吃下去你會很想吐掉。
《蛤蜊湯》零失手料理,一樣先在鍋中加入水,蛤蜊本身會帶來鹹味,不需再多做調味,只要切薑片去腥味即可,煮沸之後放入蛤蜊,純新手水量調整的秘訣就是一開始水量不要放太多,旁邊先備好一壺煮好的開水,覺得太鹹再加水繼續煮就好。
選手四、鮭魚
號稱零失敗的煎魚料理,非常適合新手上菜,不需要額外加油,鮭魚本身有非常豐富的油脂,熱量不算太低,請酌量使用,煎熟了之後把魚皮去掉即可食用,如果怕吃到半生不熟的朋友,選擇可生食的即可,要怎麼調味就看你們自己的口味了!
選手五、現成欸siōng hó《雞腿肉醉雞》
你以為我天天都這麼勤勞嗎?買現成的回來也是很好的選擇,同樣挑選油脂相對低的肉品就好,只是我會多一道手續:「把皮去掉。」要不要切塊都無所謂,這種通常都料理到蠻鬆軟的,你要整支啃下去我也不會阻擋你。
(三)全榖雜糧類
白米飯不是萬惡之源,沒有絕對禁止的飲食,只要懂得適可而止!
人體主要可以從全榖雜糧類中獲取三大營養素之一:碳水化合物,根據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》發行的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中建議的三大營養素比例為:蛋白質10-20%、脂質20-30%、醣類(碳水化合物)50-60%,從這個數字來看,適量的攝取才是最正確的,而非一昧的視碳水為大敵。
碳水化合物是大多數人最不缺乏的營養,而且多半處於過量攝取的狀態。
因為在所有食材中,全榖雜糧類價格相對低廉,所以在經濟並不那麼充裕的過去年代,為了填飽肚子,老人家才會叫人多吃點白粥,只是,在現代這個富足的時代,這個觀念也該被導正了,能夠增加飽足感的是豆魚蛋肉類以及蔬菜類。
選手一、栗子南瓜
我現在是整顆放進電鍋裡蒸熟,我喜歡硬一點的口感,所以時間掌控上也是比較短,喜歡吃軟一點的,那就蒸久一點,基本上是沒什麼難度的料理。
選手二、義大利麵
義大利麵是我自己本身偏好的料理,看好標示、算好熱量,照樣可以大方享用喜愛的飲食,我不是那種只會吃單一料理的人,自己喜歡多方嚐試去做不同的變化,最重要的是,只要你親自料理過幾回,你必定更能體會外面的食物有多油膩,再怎麼樣,自己煮的食物才是最能夠掌控的。
《追加篇》現成欸siōng hó系列
不用多介紹,現在市面上的減脂健康餐盒琳瑯滿目,各家口味不同,選你所愛,愛你所選,看好營養標示,選取合適的熱量,你一樣可以加入健康飲食生活的行列。
單一個餐盒吃不飽要怎麼辦呢?
你可以選擇蛋白質加量,或者是增加蔬菜的份量,千萬不要為了減脂餓肚子,所有你的選擇最終還是要回到溫柔地對待自己的身體。
「可惡、我都把自己吃成這麼胖了、餓個幾天也沒差!」
每一個自我厭惡,背後的方式多半是對自己的加重傷害,當一切的一切串聯在一起,形成了你心中那個深不見底的無盡深淵。
你想要逃離的那個減肥惡夢,無關於你用了多激烈的方式對待自己,那種自我苛責,彷彿只要懲罰做錯事的自己,就可以得到一絲慰藉。
可是呀,你要知道,你沒有做錯什麼,深呼吸,慢慢地學習放下,放下討厭自己的心情,每天的每天慢慢地喜歡上自己的一個小小優點,慢慢地用最舒服的方式走過每一天。
許多時候會有人問著:「這個能不能吃?那個能不能吃?」
我要說的是,當你的觀念還不夠清晰的時候,只要聽到什麼什麼不能吃,就會下意識把這樣東西列為拒絕往來戶,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,反不如自己好好去學習每個食物的組成,當你在增肌或者是減脂的時候,對於熱量會斤斤計較,這時候更要慎選最符合你身體所需的營養以及熱量,沒有絕對不能吃的東西,端看你身體需不需要而已。
最後,提供大家一個實用的網站:《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(新版)》,請多關心自己吃下肚的東西吧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