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食女健身中|不愛運動的人,要如何培養運動習慣呢?(下)

 作者:Irene Chang



我有些好奇,你們有思考過自己為什麼不愛運動嗎?

(一)我真心厭惡運動,試了好幾種就是沒辦法發自內心愛上。

(二)我討厭在烈日下運動,汗如雨下之外,還會曬黑。

(三)我討厭那個辦不到的自己,挫折感讓自己無法前進。

上述回答中,你,看見自己心中的想法了嗎?


一、理解與誤解

問題一、運動不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一件累事嗎?

我時不時會點出大家口中關於「運動=累人」的誤解,這表示不是只有你這樣認為,所以,當我說出:「散步回家也是一種運動。」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?

不是只有讓你感到身心俱疲的那個項目,才叫做運動,你,解開疑惑了嗎?

問題二、有沒有辦法讓自己愛上運動呢?

OK,我在文章中不曉得提過N遍這個觀念,再拿來講一次:

「從一開始的五分鐘運動,到現在三十分鐘的肌力鍛鍊,並不是我有多愛運動,而是我知道這件事只是階段性的工具,瘦身路上,很多觀念的部分或許讓你需要咬著牙前進,但這就是每個階段所需要用到的不同工具而已。

「善用你的工具,幫助你度過每個時期,回頭看,你會相信一切都是值得你去努力的。」

「不愛運動沒關係,你只要把這件事培養成一種習慣,這就是對你有助力的一種工具。

與其讓N百個「愛上運動」的「別人」告訴「依然不愛運動」的「自己」該怎麼做,不如接受自己就是有不喜歡的事,這並不是所謂好與不好的事,而是告訴自己要怎樣做才能夠更快速的跨過難關。


二、直觀與改觀

「我討厭在大太陽下運動,我才不要運動。」

「我討厭流汗,濕濕黏黏的感覺最煩了。」

當你的第一個想法出現:「運動等同於在大太陽下跑步。」你討厭讓你睜不開眼的刺眼陽光、炎熱的天氣、加上被體罰跑操場,於是你更討厭運動了。

有沒有發現一連串糟糕透頂的設計,或許就是你我從小到大面臨到的教育現況?

你可以待在冷氣房做做瑜珈、去健身房跑步,還可以找個涼爽的國家曬不會熱的太陽⋯⋯。

大多時候,所謂的答案並非如此絕對,即便在現代被視為定律的理論,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也會被推翻。

當教育者使用個人過於直觀的方式做事的時候,這一個人影響到的將是所有受教育者的思維方式。


三、好勝心與挫折感

「為什麼我會做不到?我討厭那個辦不到的自己!」

「與其讓人知道我做不到,還不如不要開始這件事。」

你的好勝心強過你的實力,你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放大自己的優勢,隱藏自己的劣勢,但運動這件事不是這樣的,當你發現自己做不到的時候,你是強迫自己還是乾脆放棄呢?

「不願意示弱」是很多人「不願意降低運動強度」,或者是放棄「做不到這個運動強度」的自己的原因

「我才不要降低難度,這不是代表我不行嗎?」

要這樣比較的話,我也可以老實地告訴你,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你永遠比不完,為什麼不和自己比就好?

「比起強迫自己跳級運動可能產生的運動傷害,你的好勝心真的更重要嗎?」

「你為了好勝心而強迫自己,又會因為感到挫折而乾脆放棄這件事,這不是很可惜嗎?」

卸下心防的你,開始回想起過去的那些故事:「我小時候輕易放棄會被罵,所以,以前都是硬著頭皮逼自己去完成那些超過我能力所及的事,可是長大成人之後,我發現,只要盡全力展現優勢的那面就好,缺點?不讓人看見就好,久了我也可以視而不見。」

可是,沒有人要責怪你,你現在是個大人了,只有你自己可以解開這個心結


《方法論的重要性》

上一篇是針對無法建立運動習慣(把運動想成太困難的一件事)、想好好開始運動卻發現無法輕易實行(肌耐力不足)的人提出的方法論。

很有趣的是,很多人會直接告訴你理論,卻比較少人會去思考如何讓你找到適合自己執行的方法,理論通常只要理解就好,告訴人如何執行的方法論則是一種哲學思考方式。

「理論是死的,方法是活的。」

你知道長期維持運動習慣對人體有助益這件事,可是卻沒有辦法把運動落實到你的生活中,於是「持續運動=健康」這個理論對你來說,就是死的。

不擅長思考,錯了嗎?

這件事本身沒有錯,只是一路上沒有人告訴你這件事的重要性,或者是你的潛意識裡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,突然要你思考,腦袋中只會出現一片空白,對吧?

這同樣牽扯到循序漸進這件事,要如何引導你去思考,不只是單純告訴你答案,而是讓你知道方法有千百種,我自己認為會是更加重要的事。


延伸閱讀一 ▶ 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「減脂」與「增肌」方法?
延伸閱讀二 ▶ 到底是有氧運動好?還是無氧運動好呢?
延伸閱讀三 ▶ 重訓,會不會變成金剛芭比呢?


我的專長應該是無論穿著如何,都可以四處趴趴走(笑),腳上這雙底都快磨平了,還是可以走進雪地。


留言